第一学段(1~2年级)
信息交流与分享
提示
信息交流与分享
信息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数字化环境。它在改变人们信息交流与分享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本模块帮助学生认识信息交流与分享内容、方式、方法的丰富性、便捷性和独特性,并了解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借助数字设备与数字资源完成简单交流活动,辅助学习,提升效率;能在成人帮助下,通过数字设备交流、分享个人感受,发表想法,初步产生学习和使用信息科技的兴趣;在信息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知道基本的礼仪与规范,能健康、文明地使用数字设备。
1. 内容要求
- (1)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场景中,通过教师指导,尝试使用数字设备与数字资源开展识字、朗读和阅读等活动,扩充语言学习的手段与方法。
- (2)在家庭、校园、公园等场景中,体验、感受与智能语音助手、电子导览等数字设备的交互过程。
- (3)通过拍照、录音、录像、语音输入、录入文字或图符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与师长、同伴交流分享。
- (4)在浏览他人数字作品时,能主动、真诚、友善地发表评论,用恰当的数字化方式加以表达,如 “点赞” 等。
- (5)通过数字设备辅助学习、交流与分享,激发对信息科技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产生对信息科技的求知欲。
- (6)在学习与生活中,能用正确的姿势使用数字设备,养成好习惯,注意保护视力。
2. 学业要求
- 能关心身边的信息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能使用生活中常见的数字设备帮助自己开展学习。能通过与数字设备交互的方式获取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并说出其过程。能在数字设备辅助下与师长、同伴交流。能利用数字设备获取、处理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与生活中的简单任务,初步形成利用数字设备开展数字化学习与交流的意识。在信息交流与分享中,能遵守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
3. 教学提示
- 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使用数字设备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小问题,感悟数字设备带来的新的学习方式;在数字化环境下交流与分享时,帮助学生养成友善评论、正确 使用数字设备的好习惯,使学生乐于与他人分享信息。
- (1)在语言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字设备与数字资源辅助完成学习任务,感受信息科技的优点。比如,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时,能使用数字设备与数字资源自主完成识字、阅读等任务。帮助学生尝试使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掌握数字设备与 数字资源的基本使用方法,体验生活中的信息科技应用,树立学习和使用信息科技的意识。
- 例如:在学习汉字时,教师帮助学生使用“拍照识图” 获得字的读音,使用学习类应用软件自主练习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并得到即时检测反馈;教师还可以借助点读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图书,利用配音软件帮助学生练习普通话等。
- (2)教师借助可交互的数字设备,如学校、公共场所的电子导览,带领学生学习和理解简单的规则,让学生能便捷地参与社会活动;在与智能语音助手交互过程中,教师可以演示语音输入、键盘输入等简单的交互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信息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捷, 进一步增强探究信息科技的兴趣。
- 例如: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学生与智能玩具互动游戏,借助智能语音助手、智能音箱等数字设备引导学生开展查询天气预报、收听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活动;利用生活中的扫码点餐、刷脸进门等案例,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数字设备的应用过程;还可以通过在网上参观故宫博物院、敦煌石窟等数字博物馆,引导学生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3)在参加校园、社区活动时,引导学生使用拍照、录音、录像、语音输入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并分享到数字展示平台。让学生掌握对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的简单处理方法,了解信息交流与分享的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
-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将新学校、新班级的照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组织学生在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观察大自然时,用拍照、录像、语音输入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感受和想象,把见闻整理成小作品, 通过班级群、班级电子平台等途径分享给同伴;倡导学生在分享过程 中主动为伙伴的优秀作品“点赞” “送花”,提醒学生在交流与分享过 程中用正确的姿势使用数字设备,注意保护视力,关注好习惯、好行为、好礼仪的养成。
信息隐私与安全
提示
信息隐私与安全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隐私与安全对于个人生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模块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隐私与安全问题,阐明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养成保护个人信息和安全使用数字设备的好习惯,认识到健康、负责任地使用数字设备的重要性。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信息隐私与安全常识,初步体验使用信息科技手段保管个人信息的优势,认识到信息隐私与安全的重要性;能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健康、安全地使用数字设备;能懂得在网络空间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信息时,需要遵守信息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科技的态度和价值观。
1. 内容要求
- (1)在各种在线活动中,能在教师指导下辨别信息真伪,知道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养成保护个人信息的好习惯。
- (2)能对数字设备记录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进行分类、保存与提取。
- (3)能在分享他人数字作品时标注来源,尊重数字作品所有者的权益。
- (4)合理安排数字设备的使用时间,了解健康使用数字设备的重要性。
- (5)在线交流时,了解在网络空间也要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 (6)在使用数字设备时不打扰他人,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2. 学业要求
- 具备辨别信息真伪和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使用个人信息时要征得父母或教师的同意,能关注数字设备使用的健康与安全问题。能对个人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进行合理分类和妥善保存,利用数字化工具创作简单的数字作品。尊重数字作品所有者的权益,在与他人交流时能遵守网络礼仪。
3. 教学提示
- 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在线活动中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健康使用数字设备,使学生初步具备分类、保存数字资料的能力,逐步形成尊重数字作品所有者权益和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
- (1)通过小故事,联系真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在参加各种线上活动时,要警惕网络信息诈骗,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 例如:通过“小免子乖乖” 的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在网络应用中同样存在风险,避免网络信息诈骗;结合网站上一些免费奖励活动的情境,以“陌生人的糖果” 作类比,让学生知道需要警惕网络信息诈骗。通过在类似情境中的分析、判断,让学生明白在线使用个人信息时要征得父母或教师的同意,进而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 (2)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采用体验、实践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 例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如何管理自己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让学生在“自己的信息自己管”的活动中,体验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信息进行分类,并能利用数字设备妥善保存这些信息,初步具备管理信息的能力。
- (3)通过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尊重数字作品所有者的权益,思考并遵守网络礼仪。
- 例如,设计“推选数字礼仪小榜样” 的评选任务,让学生讨论、 比较任务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处理行为。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发现身边 的同学是否尊重数字作品所有者的权益,自觉意识到要遵守网络 礼仪。
跨学科主题 数字设备体验
1. 向伙伴推荐数字设备
- 在学校、家庭、公园、场馆等学习与生活场景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数字设备,如触控屏幕、智能手机、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师可采用模拟推介会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发现与尝试各种数字设备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接触、尝试、熟悉数字设备。学生在 体验与比较之后,能用自己的语言向同伴推荐自己喜欢或新发现的数字设备,在交流分享中了解更多数字设备的用途。本主题综合运用信息科技、语文、道德与法治等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2. 用符号表达情感
- 学生在与同伴进行交流时,既可以面对面地进行语言交流,也可以通过数字设备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本主题引导学生用符号表达情感,如“点赞” “笑脸” “五星好评” 等。让学生根据当时想表达的情绪,选择合适的一个或一组表情符号、图形符号等进行情感表 征。本主题综合运用信息科技、语文、艺术等知识,让学生感受表达真实情感的不同方式,创造性地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3. 信息管理小助手
- 从生活中书桌表面的整理,到数字设备中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的整理,学生通过本主题学习活动形成新的意识与习惯。学生知道数字设备中的文件有些可以根据时间、地点以及格式类型进行自动分类,但这些自动分类的方式不能满足所有需求。学生能有意识地对文件进行合理分类、妥善保存、快速提取,成为信息管理的主动参与者。本主题综合运用信息科技、数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等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4. 信息安全小卫士
- 学生在使用数字设备进行开机或登录平台时,逐步 了解数字设备的权限功能。学生通过对密码的初步了解,认识到有些重要信息需要进行保护,不能轻易将密码告诉他人。有条件的学校,通过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衣物、智能纽扣)、智能电子设备等,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理解位置信息定位的价值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扮演信息安全小卫士,体验“我的数字设备我做主” 等学习活动,加深对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的体会。本主题综合运用信息科技、道德与法治、语文等知识,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上一章
课程内容 下一章
第二学段(3~4年级)